日前,我县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工作正式结束,通过十个月的努力,全县国有资产接受全面“体检”,做到家底清、情况明,较好实现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、系统化和规范化。
国有资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“中流砥柱”,近年来,一个地方的国有资产家底有多厚、健康状况怎样、如何对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等问题一直是痛点和难点,为了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更加规范,充分发挥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今年我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,依托大数据管理,开展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。
据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清查工作涵盖全县221个行政事业单位、各乡镇(街道)以及26个国有企业,实行全覆盖、全方位的清查模式,成立工作专班,建立工作清单,实行“挂图作战、逐一销号”,同时聘请测绘公司对部分房屋精准测量,采用无人机拍摄实景图,提升清查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,最终形成一份“体检报告”,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方案,并创新搭建“一台账 一清册”管理新模式和“一系统 一办法”管理新机制,确保资产的安全性。
清查是为了促进规范管理,从而整合资源,全力挖掘资产的内生效益,将“死”的资产变成“活”的效益。比如,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271处经营性用房交由国有企业统一市场化运营和管理,预计可增加经营性收入千万元;对部分闲置房屋进行有效规划利用,盘活房产面积185万余平方米;依法收回侵占国有资产18处,依托国资管理平台拓宽国企经营业务板块。
“除了盘活资源,清查的好处还在于优化资源配置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比如制定全县办公用房的优化配置方案,共调整安置办公用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,退租1万多平方米,同时对经营权审批不规范、经营权管理不到位的资产限期整改,做到不断处置低效资产。
该负责人表示,通过建立起科学、系统、严谨的管理体系,摸清了家底,杜绝了混乱,真正使国有资产资源进入“保险库”,形成“生产力”,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