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先在路上摆摊不安心,看到城管总是提心吊胆。现在进店经营了,不仅营业时间没有限制,生意也越发红火了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最近,宏亚小吃店的店主俞宏亚告别了过去流动摊贩的生活,她在胜利路选中一家店面,简单装修就营业了。不少人慕名而来,生意蒸蒸日上,让她十分开心。
由于城市发展、市民生活需要,在大街小巷,总能看到早餐摊、自产自销的菜贩等流动摊贩。因为无证经营、占道经营等行为违反规定,过去他们时常与综合执法队员“躲猫猫”“打游击”,过着“铤而走险”的生活。流动摊贩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生活需要,但对城市管理来说,也带来了食品安全、交通安全等隐患,给市容环境也带来一定影响,这与我县更高水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符。
为了彻底解决流动摊贩的问题,“让流动摊贩静下来”,不能仅靠简单的执法来“堵”,更应该注重“疏”。“流动摊贩数量不少,在大街小巷流动,执法队员数量、精力有限,效率不高。而且他们很多家庭条件困难,很多人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县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该局创新手段,通过“执法 服务”的管理模式,“引摊入店入市入企”,既能够满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,也能够让这批从业者继续经营。
在城区,临时早餐摊带来的食品安全、交通秩序等问题尤其突出。近年来,县综合执法局通过道路改造等手段,逐年取缔临时早餐摊;对于想要继续经营的,该局实行“引摊入店”。“考虑到摊贩对城区不熟悉,我们主动帮助他们寻找位置、价格合适的店面,协助各个摊贩办理了营业执照,并对新店的广告审批、油烟净化器安装等问题提供上门指导服务。”昌硕执法所相关负责人应向阳介绍,在店铺装修时,执法队员也时常前往现场给予后续指导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确保摊贩们能够顺利开业。截至目前,城区近80家临时早餐摊100%不再流动经营。
对自产自销的农户,县综合执法局探索实施“引摊入市”。递铺街道康山村附近有许多工厂,在十字路口自发形成了“马路市场”。这不仅造成了交通堵塞,存在安全隐患,还对市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“之前我们都是以劝离为主,但治标不治本。”递铺执法所队员介绍。
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县综合执法局与当地农贸市场管理方及属地村(社区)对接,在康山农贸市场为自产自销农户争取了40余个摊位。“我们进入农贸市场按次收费,一次三块五,很便宜的。原来只能趁上下班时间段在人流车流量大的路边售卖,现在可以一整天都在市场里,生意更好了,还不用风吹日晒。”康山农贸市场一位自产自销的摊主刘乘胜说。此外,在递铺中心农贸市场,县综合执法局也为自产自销的农户争取了摊位。
在孝丰镇,对于临时早餐摊,县综合执法局采用了“引摊入企”的办法。“大多数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早餐,但企业员工有就餐需求且已习惯在摊贩处购买早饭,各种流动早餐摊点占据了工厂功能区的主要道路,我们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也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。”县综合执法局孝丰执法所相关负责人阚华丽表示。
去年,为解决这一难题,该局工作人员通过前期大量摸底调查、意见征询,并与企业协商,在安吉艺科装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试点推行“引摊入企”模式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,只要商家提供实体店铺的营业执照及食品安全经营许可证件,就能够进入企业内部经营。这一模式在解决市容难题的同时,又能兼顾困难群众生活。“‘引摊入企’之后,摊贩在固定的地点售卖,遵守市容秩序规定,撤摊之后地面也十分整洁,企业员工购买早点也方便了许多。”许多员工纷纷为这一举动点赞。
流动早餐摊变成正式餐饮店、入企经营,自产自销的农户进入农贸市场内部经营……随着流动摊贩静下来,城市愈发优雅起来。“接下来,我们会优化服务,推广‘引摊入店入市入企’,同时加强日常规范管理,建立准入退出机制,对不遵守纪律的摊贩予以清退。”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