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哥哥,那里有一个垃圾,我们去那里。”夜晚,还在上幼儿园的石家兴指着路边的花坛,招呼哥哥石梓炫一起捡垃圾。在母亲刘玉苏和县综合执法局队员郭昊的陪同下,两个精力充沛的捡垃圾“小战士”不放过任何角落,所到之处,干干净净。
这一幕,源自一份“一起捡垃圾”的邀请。原来,刘玉苏一家是新安吉人,居住多年,十分热爱这座美丽的小城。“我平时也经常鼓励两个儿子参加各类志愿活动,也会和两个儿子一起参与,这对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有非常大的好处。”刘玉苏笑着说。在他的带领下,两个儿子便给执法队员郭昊发出了“一起捡垃圾”的邀请,相约定期捡垃圾。
像这样,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的小故事,每天都在竹乡大地上演,而这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所在:不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,更要提升人的文明素养。在我县,随着文明创建的深化,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、保持秩序等行动中,践行“不以恶小而为之,不以善小而不为”。
近日夜晚,在迎宾大道巡查时,县综合执法局队员汪昊翔发现了暖心一幕:有人蹲在一家店铺门口擦地。汪昊翔了解后得知,擦地的师傅姓徐,是附近一家还未开业的店铺请来的装修工人。因为在施工现场来来去去,把店铺附近的道板弄脏了。这不,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,还顾不上擦一把脸上的汗水,徐师傅就先忙着把道板擦干净了。“不给别人添麻烦嘛,我也就是举手之劳,应该的。”徐师傅笑笑。周边也有几家店铺正在装修,装修工人、店铺老板,也都十分关注店门口的整洁。文明在装修师傅弯腰擦地中体现。
看着父母每次都把车停进停车位里,两岁半的小月亮也学着把滑板车停进了车位,文明在父母言传身教中传承;只要有空,陈卓西小朋友总要拉着外婆一起捡垃圾,学着当一名“小城管”,文明在“小手拉大手”中体现。人人是文明因子,个个是创建主体。相信,未来随着创建不断深化,这样的暖心故事也会越来越多。